和尚敲大钟是啥动物
晨钟暮鼓.佛教寺院专用.早晨第一次钟声相当于现在的起床号或者起床铃声.佛教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土,要集合僧众最好法就是敲钟,并以钟声的轻重缓急来约定事项.寺庙里和尚敲晨钟是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,而敲暮鼓则是代表着一天的结束,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"晨钟暮鼓".成语词典中解释"晨钟暮鼓"在佛教中意为寺里晚上打鼓,早上敲钟.喻示:警觉、醒悟的意思.该成语出自于宋·欧阳修《庐山高》诗中的"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,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","钟"的佛教意义是"犍槌"(其梵名原文为Ghanta,意为"声鸣")之一,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,所以也被称为"信鼓".后来,据"敕修清规法器章"释义:"钟"对于修道是有大功大德的,"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,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",意思就是说:早晨击钟是为了唤醒出家人早起,晚上打钟能够打破庙观黄昏时的沉闷和阴霾,激发寺庙的生气与活力,召唤僧人进入晚上静坐习功之时.由于"钟"有这么多的功德,所以佛教徒都很尊重它,凡
是敲钟的人必先默诵"愿偈"(即"钟声偈").因此,和尚敲钟并不是被俗人所误解的那样"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"得过且过之消极,而是积极的.单说敲鼓的方法就不简单,据"敕修清规法器章"介绍道,敲钟人必须得右手执槌(桴)打鼓,左手执槌敲吊钟,敲打的时候,必须注意"节拍、板眼",不可错乱.这绝对不是俗人所理解的和尚敲钟是在"应当公事".敲钟敲鼓的人必须认真虔诚,尽心尽责,一板一眼地认真敲击才可以"护法善神瞋".而对俗世的人来说,钟声也是极具哲学意义——教人空灵,教人超尘,饱含宗教的意味和沉思.唐宋众多诗人笔下的钟声那更是心灵化的,诗人们将原本没有生命的钟声表述为有美学和哲学的意义.如唐代古诗"枫桥夜e68a84e8a2ade79fa5e泊"中就有"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"之千古名句,描述的就是半夜里有人都快要睡着时,寒山寺的大和尚还在忠于职守,按时敲钟呢!多么幽雅.
和尚敲的是什么鱼
和尚敲的是木鱼.
木鱼之名称由来,盖取"鱼日夜不合目",故刻木象鱼,击之,用以诫昼夜思道.于诵经礼忏时,与铜磬相互配合,用以节制经颂.
佛、道通用之木鱼,与铜磬(qing)为一对不可分离之通神乐器,皆系仪案上必备之法器.其大小、形式、材质不一,唯须与铜磬大小相称.
木鱼呈团鱼形,腹部中空,头部正中开口,尾部盘绕,其状昂首缩尾,背部(敲击部位)呈斜坡形,两侧三角形,底部椭圆;木制棰,棰头橄榄形,形似鱼.
木鱼大小不一,音高不同.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,正面圆径约40厘米,最大的达90厘米以上.
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,只在佛教法事"绕莲"(绕佛堂)时应用.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,圆径7—16厘米.多用桑或椿木制作.在民族乐队中,备有音高不同、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,按五声、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,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,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,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.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"木鱼歌"的击节乐器.
木鱼是外形酷似鱼头形状的一种木制品,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,但是有记载的历史却比较晚.这种特殊的器物,并非只在寺庙中才能够见到.早在明清时期,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、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.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,最大的面径可以达到40厘米以上,发出的声音比较低.小木鱼一般用檀木或红木制作,发音较高.寺庙中使用的木鱼,大致分为两种:一种为圆形,另一种是长条形的.一般来说,圆形木鱼的规格多种多样,而长条形的木鱼大多在一米左右.
僧人吃饭前敲的钟叫什么
寺院的钟依其用途可分为梵钟、唤钟两种.梵钟专司召集众人,或为朝夕报时之用;唤钟则为法会、节庆通告佛事开始之用.其实,钟也是寺院里的号令,举凡日常的起床、吃饭、睡觉,或召集僧人上殿、诵经礼佛等等,都是以钟声为信号.
道教人们
敲的东西是什么
木鱼 木鱼本来就是源于道教 所以别以为和尚才敲木鱼
和尚敲的东西,叫什么?
是 木鱼~~~~